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219

会议视频 190

会议信息 73

会议专题 3

年份

2024 5

2023 101

2022 151

2021 166

2020 129

2019 80

2018 78

2017 77

2016 39

2015 42

2014 32

2013 45

2012 40

2011 52

2010 69

2009 60

2008 36

2007 23

2006 15

2005 33

展开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41

颠覆性技术 33

2020 22

智能制造 22

关键技术 21

技术创新 21

仿真技术 18

农业科学 17

技术 15

碳中和 13

技术预见 11

能源 11

三峡工程 10

发展 10

人工智能 9

发展趋势 9

学术会议 8

技术路线 8

施工技术 8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利用排放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Chris Palmer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982-984 doi: 10.1016/j.eng.2019.10.006

我国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22年 第24卷 第5期   页码 41-48 doi: 10.15302/J-SSCAE-2022.05.006

摘要: 流域承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负荷,排放和消纳了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在流域尺度上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流域尺度上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机制,将流域划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列举了不同生态系统间减污降碳协同的主要路径和重点技术,并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例,分析了在流域尺度上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在排放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支撑下,本文提出了细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建立监控预警和风险防控系统,构建污染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综合整治体系、健全流域管控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     流域     温室气体     污染物     排放技术    

大直径盾构环管片拆除及隧道换装技术

翟志国,黄学军,杨志永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2期   页码 83-88

摘要:

通过对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2标工程的研究,确定在刀盘改造期间进行环管片拆除的一系列工作,重点如部分反力架的拆除方法、环管片的详细拆除方法以及拆除反力架后临时支撑的架设方法,同时就泥水盾构隧道的换装技术进行了叙述,最终在7 d之内成功拆除了7环环管片,节约了工期,保证了后继施工的材料运输速度。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环管片     拆除     隧道换装    

能量问题——超光速研究的重要方向

黄志洵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7期   页码 42-47

摘要:

论述了关于能量的多个理论预期和相关实验,阐明了超光速研究和能量概念的关系。

关键词: 能量     超光速     Casimir效应     消失模     折射率    

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Article

王树民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408-1422 doi: 10.1016/j.eng.2019.10.018

摘要: 针对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带来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开展了清洁煤电近零排放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评估了近零排放机组长周期运行状态,并探究了重金属汞协同和专门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提出的近零排放技术路线煤质适应性强,应用到全国101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烟尘、SO2、NOx排放浓度低于燃气发电排放限值,长周期运行时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达标率超过近零排放机组汞排放浓度为0.51~2.89 μg·m–3,投运改性飞灰(MFA)专门脱汞系统,汞排放浓度可低至0.29 μg·m,提出并实现了新的近零排放煤电“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即烟尘、SO2、NO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提供了工程技术支撑。

关键词: 清洁煤电     大气污染物     近零排放     中试平台     “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    

水库水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技术

戴会超,李华,郑铁刚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9期   页码 21-28

摘要:

基于国内外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研究的基础,总结并探讨了水库水域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常用测量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各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化措施,对我国形成系统的水库水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导则提供重要参考,为我国绿色水电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水库水域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     通量     测量技术    

物理光学的若干进展

黄志洵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2期   页码 18-29

摘要:

就物理光学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验研究,如Goos-Hänchen位移、FTIR现象、折射率、太赫超光速实验、光子静质量测量等做了评述和讨论。指出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了消失波现象的重要性,例如消失波可造成超光速传播,且常有新方法和新测量结果;介绍了物理光学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例;讨论了光子有静止质量的可能性及光频标准和光频测量的历史和新的进展

关键词: 物理光学     波速     折射率     GH位移     消失波     光子静质量    

利用六氟化硫示踪技术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放牧荷斯坦奶牛甲烷排放

Steven J. Morrison, Judith McBride, Alan W. Gordon, Alastair R. G. Wylie, 闫天海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5期   页码 753-759 doi: 10.1016/J.ENG.2017.03.018

摘要:

动物和日粮因素对牛肠道甲烷排放量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很普遍,但是关于放牧青年奶牛的甲烷排放量的可参考数据较少。在每个试验的最后一个星期利用六氟化硫示踪技术预估每头牛的甲烷排放量。干物质摄入量由代谢能需要量除以牧草中的代谢能含量计算而得。在试验1中,妊娠母牛高于小牛犊的甲烷排放量(P < 0.001),而一岁母牛犊的甲烷排放量最高(g•d-1)。当用单位活体重、干物质摄入量和总能摄入量表示甲烷排放量时,一岁母牛犊比小牛犊和妊娠母牛的排放速率更高(P < 0.001)。当实际甲烷排放量不可测时,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预估放牧母牛甲烷排放量的另一种方法。

关键词: 甲烷排放    放牧奶牛     预测     六氟化硫示踪技术    

面向碳中和的近实时碳排放量化技术 Review

刘竹, 孙韬淳, 于颖, 柯丕煜, 邓铸, 鲁晨曦, 霍达, 丁香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4卷 第7期   页码 44-51 doi: 10.1016/j.eng.2021.12.019

摘要: 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前工业化阶段以来,二氧化碳(CO2 )累计排放量与累计温升呈线性关系,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因此,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是大多数减排政策制定和目标设定的基础 和科学依据。目前,中国已明确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实现更准确的碳排放监测,从而保证减排政策的持续实施和迭代完善,急需开发一个细粒度时空碳排放 数据库。碳排放近实时监测不仅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该学科前沿的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现有以年为基础的碳核算方法,重点介绍了最新开发的实时碳排放技术及其当前应用趋势。还提出一个可广泛使用 的最新近实时碳排放核算技术框架。最后,本文对碳排放实时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核算     排放监测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郭士伊,刘文强,赵卫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页码 22-32 doi: 10.15302/J-SSCAE-2021.06.010

摘要:

研究发达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剖析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变化特征,据此获得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的经验启示。自 1965 年以来,通过产业转移、科技创新、服务业升级,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脱钩型”产业结构,即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但同时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     国际比较     脱钩    

跟踪前沿 探索未知——简评“能量问题——超光速研究的重要方向”

耿天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7期   页码 94-94

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研究

王秀英,谭忠盛,王梦恕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7期   页码 71-75

摘要:

阐述了海底隧道的防排水原则,以厦门海底隧道为例讨论了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的合理排放量,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层的防排水方案以及在海底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结构防排水     排放    设计    

光驱高级氧化技术在新兴污染物零排放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王大伟, Allyson L. Junker, Mika Sillanpää, 蒋一兰, 魏宗苏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3卷 第4期   页码 19-23 doi: 10.1016/j.eng.2022.08.005

我国燃煤发电CCS/CCUS技术发展方向及发展路线图研究

叶云云, 廖海燕, 王鹏, 王军伟, 李全生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页码 80-89 doi: 10.15302/J-SSCAE-2018.03.012

摘要: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75%以上,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本文提出了碳捕获和埋存/碳捕获、利用和埋存(CCS/CCUS)技术发展方向,按时间节点制定了我国CO2捕集技术和输送技术发展路线图、CO2化工、微藻生物制油和矿化等利用技术发展路线图;对2020、2030、2050年可能达到的全国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节能降耗、调整能源结构、CCS/CCUS技术对CO2减排的贡献度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推广应用建议。

关键词: 燃煤发电     碳捕获、利用和埋存     技术路线图     排放量预测     政策建议    

基于碳排放达峰约束的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模型及实证研究

陈进行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512-517 doi: 10.1016/J.ENG.2017.04.019

摘要: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目标、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方面因素,设计了中国能源供需模型,构建了碳排放提前达峰和既定达峰两种情景。应用模型对两种情景下的能源供需和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30年前一次能源和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增速将显著快于一次能源需求;低碳化是能源供需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将超过石油成为第二大能源;选择能效更高的能源消费模式和更加低碳的能源供应方式,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可能在2025年左右提前达峰;电源结构的低碳化是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峰值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排放     达峰     能源供需     模型     情景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利用排放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Chris Palmer

期刊论文

我国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期刊论文

大直径盾构环管片拆除及隧道换装技术

翟志国,黄学军,杨志永

期刊论文

能量问题——超光速研究的重要方向

黄志洵

期刊论文

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王树民

期刊论文

水库水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技术

戴会超,李华,郑铁刚

期刊论文

物理光学的若干进展

黄志洵

期刊论文

利用六氟化硫示踪技术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放牧荷斯坦奶牛甲烷排放

Steven J. Morrison, Judith McBride, Alan W. Gordon, Alastair R. G. Wylie, 闫天海

期刊论文

面向碳中和的近实时碳排放量化技术

刘竹, 孙韬淳, 于颖, 柯丕煜, 邓铸, 鲁晨曦, 霍达, 丁香

期刊论文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郭士伊,刘文强,赵卫东

期刊论文

跟踪前沿 探索未知——简评“能量问题——超光速研究的重要方向”

耿天明

期刊论文

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研究

王秀英,谭忠盛,王梦恕

期刊论文

光驱高级氧化技术在新兴污染物零排放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王大伟, Allyson L. Junker, Mika Sillanpää, 蒋一兰, 魏宗苏

期刊论文

我国燃煤发电CCS/CCUS技术发展方向及发展路线图研究

叶云云, 廖海燕, 王鹏, 王军伟, 李全生

期刊论文

基于碳排放达峰约束的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模型及实证研究

陈进行

期刊论文